Mol Biol Evol|新假说:实验室发现味觉促进生态物种形成
近日,生态学系赵华斌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》(IF=16.2)在线发表了题为 “Local adaptation of bitter taste and ecological speciation in a wild mammal”(一种野生兽类味觉的本地适应与生态物种形成)的研究论文。该研究发现,味觉可能在哺乳动物生态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生态学系博士后/副研究员焦恒武、硕士毕业生王倩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,赵华斌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。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、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的支持。
论文在线发表于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》
生态物种形成是指,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境,种群间产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,进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过程。之前的研究发现,感觉系统在生态物种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,尤其是视觉,嗅觉和听觉等。然而,味觉在生态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却一直未知。本研究以盲鼹形鼠(blind mole rat, Spalax galili)为研究对象,对分布在同一区域、却生活在不同土壤环境的两个种群进行了研究。不同的土壤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类型,导致了该动物食物来源的巨大差异,而食物的差异可能会促使味觉系统在种群间的快速分化。
盲鼹形鼠的栖息地环境及其储藏的食物
本研究测定了来自两个种群29个个体的32个完整苦味受体基因的序列,采用种群遗传学的分析方法,揭示了苦味受体基因(Tas2rs)在两个种群间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。进一步地,本研究使用细胞钙流实验,对序列水平发生显著分化的苦味受体进行了功能研究。结果表明,这些苦味受体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功能分化,具体体现在对配体的反应强度和敏感度上。综上所述,该研究发现,由于食物成分的显著差异,盲鼹形鼠的味觉受体基因受到了显著的分歧选择;在分歧选择的作用下,味觉感知发生了显著的适应性的功能改变,进而导致了种群对栖息地的特异选择,促进了新物种的形成。该研究提出了新假说:味觉可能在哺乳动物生态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盲鼹形鼠味觉基因的序列及功能差异
原文链接:
https://academic.oup.com/mbe/advance-article/doi/10.1093/molbev/msab205/6317515